節點文獻
儒釋道心性道德思想與意義治療
【摘要】 受弗蘭克意義治療學的啟發 ,本文嘗試將儒、道、佛心性道德思想運用于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。儒、道、佛的意義治療分別體現為 :儒家倡導孝悌人倫、仁義為教 ,提出了人倫教化的落實 ,并強調主體的自覺性 :“我 ,就在這里”。道家尊道貴德、慈儉虛靜、自然無為 ,開啟了自然天地的奧蘊 ,并點示了場域的和諧性 :“我 ,歸返天地”。佛教強調悲智雙運、涅般木 寂靜、緣起性空 ,深化了意識層次的分析 ,并廓清了意識的透明性 :“我 ,當下空無”
- 【文獻出處】 道德與文明 ,Morals and Civilization , 編輯部郵箱 ,2002年05期
- 【分類號】B82-092
- 【下載頻次】971